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猶太人的致富金律資產規劃概念

投資的啟源可追溯到跨洋貿易,一群人出海前向眾人募集資金,籌跨洋航海旅費,而到另一個市場買賣商品,而歸來後將所得的利益分配給資金提拱者,這就是股票最原始的概念,公司發行股票,人們在交易市場上買賣股票想參與企業的獲利,企業拿到雄厚的資金,便有資本投入廠房、人力、研發..等的生產以創造獲利。



而現在媒體的渲染及投信商的積極推廣下,理財達人、小哥、教母、教父各種名號人物,靠股市、基金、債市、期貨鈔票把賺,民眾越來越能接受各種金融衍生商品的交易,投資這檔事,在現今薪資低迷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社會,為眾人開了一扇窗。

然而,眾人投資的目的都是賺錢,更上一層的投資人,還知道投資有風險,有賺有賠,上上層的投資人,知道要挑市場然後控制險,有人可以省吃儉用把薪水投入市場,以期望賺取可觀的報酬。市場上,有人賺就會有人賠,所以賺錢的有,賠錢的也有,但是通常賺錢的故事會廣為流傳。最後,我們都在追逐錢和市場,認為承受了可觀的風險,就有機會獲得可觀的報酬。

金錢規劃與用途,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短期內要的生活費,中期要的支出費,長期的置產或退休費;大家省吃儉用的投入市場,等待未來不確定的報酬出現,那如果這筆款項的損益不如預期呢? 有人會開始思考是不是方法錯了、時機點不對,然後修正再投入;可是成功的方法是很難複製的,不然市面上很多投資理財書籍早可造就幾萬個投資成功者,如果可以,就跟學理一樣,照表操課就賺錢,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我們身邊甚至並沒有幾個人,靠投資翻身。

對金錢與自己的規劃不清楚,所以成功的方法難以被複製,有錢人拿100萬投資,即使失敗了也無所謂,但一個平常人,省吃儉用拿出100萬投資,可能無法做到如此無視損益的心境。投資反而造成了生活壓力與緊張,拚命的追名牌與方法,省錢在投資,如此循環,一但損益不如預期肯定會造成心裏與生活的不良影響。

對於一般搞不清楚狀況的投資人,財務規劃師是種即時解藥,有人說1/3投機錢、1/3投資錢、1/3保命錢;猶太人對財產的概念是1/3保本、1/3商品、1/3不動產;或者是(收入-支出)的1/2錢投資,這樣的及時雨可以解救大半不清楚自己財務狀況的人,避免犯下因為損益不如預期的循環加碼賭大錯誤。這種對金錢的簡單規劃就可以稱為理財概念,而不是只將投資的錢做股債平衡、資產配置,就覺得可意規避風險,期待賺錢。有多少能力,做多少投資,投資金額˙是用自己的生活支出、對錢財規劃、風險忍受度衡量,幾乎不可以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與心態;而不只是"我可以省這麼多投資"或"我有這麼多可以投資",反成了追逐金錢的奴隸。

如果有老友找你出資100W當股東幫助他創業,相信要借他的話,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說不定你可以想出各種支出費用,各種理財規劃來緩緩這檔請求,可是大家卻很容易相信市場,相信未來的市場,所以投入100W在股市、債市,預期幾10%的回報。你每個月願意借多少錢給找你借錢的人投資,當你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你一定會考量到一個適當的數字,而且這個數字不會壓縮到你的生活品質大太,那就是理財的開始,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中投資的錢佔多少,而再把投資的錢做資產配置投入市場,循序漸進,一切從自己的規劃開始,而不是從市場反推估可以賺多少,所以相對投入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