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人情味的台灣需要理性投資與決策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44-127441

   新一期的今周刊再說德國式的理財,主要是比較台灣人與德國人理財方式的不同,但是這兩個國家都在面臨人口老化退休年金不夠的問題,然而德國在2001時政府大砍退休年金四成,告訴人民要積極去學習理財以填補未來資金缺口,之後政府也積極廣設理財知識機構以利民眾諮詢更推廣把理財課程納入學校的共同課程,而現今普遍的德國人有正確的理財觀念且對未來退休資金規劃保持樂觀態度。



 台灣人喜好保本產品特別是月配息,但是月配息最大的問題就是,你只是把你繳出去的錢慢慢拿回來,沒有複利的效果;其實國外大多是季配、年配,但卷商因應台灣人的習慣所以市場上充滿著月配息產品。

回到主題,德國式的理財到底是什麼其主要差距有三點在文章中提出

1. 台灣人偏好賺安穩財;德國人更願意用時間耐心等待,以換取更高的報酬。也就是複利的觀念。

2.行情好时大漲進場;德國人只在小錢買到大機會時進場。也就是德國人能較不受市場情緒影響,在悲觀區買進。

3.德國人買股票注重分散風險,控制風險才能睡好覺。這符合王教授說的: 投資最重要的就是分散風險,這是最簡單可以做到的且也是最有效果的。

1/3, 1/3,1/3 法則,我總是在一些地方不約而同的看到錢要分三等份管理,這似乎是一個好方法?! :

一生三錢過四關宋先生: 1/3投機錢、1/3投資錢、1/3保命錢
猶太人理財: 1/3保本、1/3商品、1/3不動產
出社會多年後上班族心得: 1/3 儲蓄險、1/3 流動存款、1/3生活費
歐洲巴菲特建議: 4成 中等風險商品 、2成保本商品 、2成高風險商品

在還沒看到金周刊這篇文章以前,我認為這就是個簡單的三分法而已,但書中提到一個觀點我非常的喜歡。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部分投資,不管是賠還是贏,是為了累積經驗這可以幫助你更熟悉市場,等到你中年有錢時可以得心應手。而你在早年時,經驗跟技巧都還不成熟,三分錢的概念可以幫你守住錢,也避免你急需要現金的時候沒有。



年輕朋友一定要專注在本業理財只是對抗通膨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股票市場需要學習.你如果覺得賠錢很難過,可以直接停損離開市場,專注本業 …
但是我覺得花一點點的錢適應股價的波動這樣也很好但是千萬不要花大錢夢想一夜致富,


今周刊,愛配息的專題文章也提到一位投資者他說:

年輕人選儲蓄險作為配息型投資看起來很傻,但林立中回首看來時路,深覺這是大智若愚的舉動。他說:「雖然出社會後我很喜歡投資股票,但因為每個月要繳保險,投資金額一直難以放大,所以早期投資股票儘管犯過錯,損失不大,卻用相對便宜很多的學費,學到寶貴的股票投資經驗。」
「最近這三、四年,我的股票投資漸入佳境,轉眼間,這筆十年期的二百萬元儲蓄險也快到期,等於說這筆可觀的資金避開了我的投資青澀期,也就是最可能躁進虧錢的時期,直到相對成熟許多的人生階段才進來,還滿幸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