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半夜想出資本主義如何使我們富足


這麼大的故事要回到經濟學開始說起。
資本主義中的一個最重要的行為就是「需求」,因為人們渴望對生活便利、更高的物質享受、高刺激的感觀活動,促成了人們進行交易的行為,這個簡單的行為概念造就我們現今所說的商業活動,這些商業活動造就了民生、食品、醫療、娛樂、文創、交通、教育.等各種產業,使人們生活的選擇變多越來越豐富,我們稱之為國家變富有或是進步





資本主義提倡私有財概念,鼓勵資本家追求利潤,由"生產"提供他人所需的服務換取"貨幣"(生產所得),將生產所得再購買他人的服務,如此循環使貨幣流通並使社會的服務進步。

以下的說明為一個簡單的概念,假設下述商品價值皆一樣,A有鞋子但需牛奶、B有牛奶但需零食、C有零食但需鞋子,順利的話交易會這麼發生?
C拿錢買了A的鞋子,A賣了鞋子後買B的牛奶,B賣了牛奶後買了C的零食,ABC人的需求同時被滿足了!!!C本來的錢循環一輪後又回來了,但是大家都滿足各自的需求,C本來的錢創造了3倍的價值經濟活動(乘數效應)。

聽懂上面那個故事後,可以比照我們現金的社會,更能瞭解資本主義為何來帶來社會進步改善貧窮。早期的中國人民公社制度俗稱大鍋飯,大家一起生產一起工作人人有飯吃人人均富,不過後來瓦解了,因為大鍋飯的制度會使大家怠惰於生產;相對於資本主義主張財產私有、追求利潤極大化,所以大家樂於勤勞的從事生產,賺取更多利潤,將所得利潤購買他人的服務追求好的生活品質,在這樣的激勵制度下,大家生產的產品會越來越進步,因為你要賺到顧客的錢就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的胃口會被市場養大,以前一件綿衣服就能滿足大家,現在挑衣服還要看款式、設計、功能.....,所以大家提供的服務越高級,顧客下次對服務提供者的要求就會越嚴格。

每個人都積極提供服務換取貨幣、貨幣流入人民的手中,人民有了財富,財富可以購買服務,視服務可提供的厲害程度我們會主觀衡量國家的進步及人民的貧富。資本主義的導入使我們擺脫貧窮,中國鄧主席就是在訪視新加坡時,驚訝如此小國為何人民如此富裕,回國後就代中國走向經濟開放。

資本主義鼓勵"生產","生產"帶來"服務",只要有人願意買你提供服務,妳就有機會賺取市場利潤,"小說、漫畫家"這一類的行業,他提供的是娛樂服務,其本身並沒有經濟價值,因為大家看完小說後不會有額外的生產活動,但如果小說的內容被改編成動畫、週邊商品帶動了需求,使其他人有工作從事生產活動,那麼這項活動就會創造出額外的經濟價值,創造了市場的"需求"。

我們常用GDP衡量經濟的進步,GDP下降代表經濟倒退,常期下來政府怕陷入通縮,為什麼通縮這麼恐怖?而GDP為什麼都要追求正成長?GDP不能追求零成長嗎?

商業經濟活動是一個相扣的循環,如果你生產的東西沒有人要,收入就會變少,收入變少你就會減少消費,因為你的減少消費也會影響其他人,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就是因為沒有"需求"導致市場失靈,稱為通貨緊縮。為了避免通縮,所以政府以GDP為指標衡量經濟有沒有進步,只要經濟成長就不會掉入通縮的循環。資本主義中人民的雖然變富有,但是因為競爭優劣的關係,所以少數資本家會握有大批財產,這是政府不樂見的狀況,資本主義下
錢財不會均衡的流入人民手中。所以如果經濟活動維持一樣的規模時候,有錢資本家因為賺了很多錢但他不會拿出全部賺的錢去消費,所以下次流入市場上的貨幣就會減少,造成商品賣不出去或是沒有需求通貨緊縮就會跟著來,所以政府會鼓勵資本家投入新的商業活動,把錢流出到市場在各憑本事靠著商業活動重新分配。

當經濟規模到一定的程度後,如果國家還要在進步,就是要開放國家的市場,進入全球化,美國為什麼推銷美牛美豬? 因為國內的市場沒有需求,沒有需求會引發經濟倒退,經濟倒退人民的生活就會困苦,所以美國千方百計要打入臺灣市場,為的就是經濟考量。

為什麼FED說通膨溫和成長代表經濟復甦?
政府如果把錢平均發給大家,大家花完了錢卻不適生產,那麼這樣的富裕就是假象;資本主義下,錢流入市場大家靠本事賺錢,能賺錢代表你有能力提供某種大家需要的服務,所以人民用錢財購買服務讓自己被滿足需求變的富有。政府讓一些錢流入到市場,希望這筆錢在市場循環創造經濟價值,通膨溫和成長就是代表錢均勻的流到市場人們手中,因為大家都有錢了,所以商品逐漸變貴了,這是好事代表逐漸富裕。(這裡所說的溫和通膨與通貨緊縮造成的惡性通膨不一樣)


以上,我對資本主義有了這些小小的開悟非常的開心,越想越通,與各位分享~
--------------------------------------------------------------
呢喃....

社會越來越進步,10年前有電腦叫做富有,過幾年後,有電腦的人開始追求效能,再過幾年,電腦不只要效能好還要輕、薄,又隔一年,電腦還要環保低耗能,如此的演變我們稱之為社會的進步,妳在購買商品時要求物超所值買下,所以現在你工作時別人也會一項一項點評你希望你物超所值。

以前會電腦打字很厲害,現在打字是標配還要會用OFFICE才行,估計在隔幾年後,寫程式語言變成電腦技能的標配,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立足點不一樣,後來的人要學越來越多的東西,才能滿足商業活動所需的"需求"。

人的"需求"造就了社會進步,人們的壓力卻也來自社會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就是人的"需求"。

2 則留言:

  1. 最後的結論有點「禪味」,生活上的意義皆來自人的行為,經濟學上的供求也差不多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Wow ! Welcome ~歡迎止凡兄光臨,
      我是因為試著想瞭解這世界是怎麼運作的才讀經濟相關,結果發現經濟學很吸引人可以解釋很多生活上的行為,就像是最後一段的呢喃"需求"其帶來進步也帶來壓力,一體兩面。

      刪除